税惠“刷”亮“中国刷业之都”新底色
走进位于安徽省潜山市源潭镇的刷业产业园,机器轰鸣,货车穿梭,一片红火景象。这里出产了全国90%的环卫刷、70%的工业刷和30%的民用刷,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能产生100多亿元的产值,被称为“中国刷业之都”。
从散布村镇的“草根经济”成长为规模第一的“百亿产业”,优质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刷业企业“敢闯敢干”的劲头。当地税务部门以落到实处的优惠政策和优质高效的税费服务,为小刷子“刷”出大产业提供了支撑。
(资料图)
从“小作坊”到“特色镇”: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刷业之都,刷亮世界”“小毛刷,大产业,刷出一片新天地”……步入源潭镇,各式各样的宣传语彰显着小镇特色。从最早的“背包客”销售、小作坊生产,到现在专精特新特色小镇,源潭镇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是技术创新。
“这把应用于大飞机和军工领域的工业刷可在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使用,以前进口价格要30万元,现在我们国产的只需10万元。”安徽振达刷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张复厚介绍,这是公司投资200多万元研发而成的产品。
一把刷子卖10万元,这是张复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刚建厂时,企业生产最普通的扫地刷,一个只卖3元。从2015年开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攻克技术难关,至今已拥有发明专利13个、实用新型专利38个。“持续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2022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2万元,今年上半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9万元,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给了我们创新的底气。”张复厚说。
目前,源潭镇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制刷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39%,共有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3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一把小刷子带动了全镇一半的人口就业。据统计,2022年,全市刷业企业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894万元。
从“点上开花”到“串珠成链”: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源潭镇制刷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源潭人将农村弃之不用的猪毛开发利用,生产出毛刷、油漆刷等生活用品,主要集中在加工环节。现如今,源潭镇已经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这个占地面积162平方公里的小镇,有近5000家刷业经营主体,成功入选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和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潜山市政府把刷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出系列举措:设立2000万元刷业发展基金、建设刷业产业园、在政务服务厅专设“源潭窗口”……税务部门也积极服务当地企业,选派业务骨干成立刷业精细服务“小分队”,扎实开展“万名税干进万企”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助企业发展壮大。
在常态化开展走访时,洁达刷业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根反映,剑麻作为刷丝的原材料之一,因其质地坚韧、耐磨、耐腐蚀,在制刷行业使用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自产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企业一直进口。然而,进口环节较高的增值税税率导致原材料及后续深加工产品缺乏价格优势。税务部门实地核验企业库存商品并研究相关政策条款,确认剑麻属于农产品,企业可享受低税率。“税率调整后,我们预计每年能增加利润20余万元,可以更加聚焦生产和研发,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徐根说。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融入更广阔的市场
源潭镇并非当地刷业的源头。最初,源潭人的制刷手艺是从桐城市青草镇等地引进来的。现如今,源潭刷业已从“跟跑者”成为“引领者”。
今年5月,安庆市组织源潭刷业企业赴意大利米兰参加清洁设备博览会。展会上,20多家企业达成2300万美元的合作意向,更吸引了3家欧美客商来到中国采购。
据了解,源潭镇刷业目前的跨境电商出口总量已突破8000万美元,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愈加稳健。当地税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压缩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限,实现纳税人申报和税务部门审批核准的无缝对接,助力出口型企业站稳脚跟。
安徽环美刷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源潭最早做外贸的制刷企业之一,其法定代表人周蓉介绍,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出口业务日益增多,但随之也带来回款周期加长、资金运转变慢等问题。税务部门了解情况后,耐心讲解出口退税申请流程,辅导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并加快退税审核流程,平均在1个工作日内就能帮企业办结相关流程。“2022年我们累计享受出口退税98.61万元,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更有信心开拓海外市场,将刷制品销往世界各地。”周蓉告诉记者。
国家税务总局潜山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檀锐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以精细服务为抓手,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助力源潭镇建成世界刷制品出口基地和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贡献“税”力量。(程瑛婷 谷易凡 程美子)
X 关闭
-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