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宜居评价机制-头条
2023年5月20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年会暨青年论坛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宜居、韧性与智慧”。本次论坛年会暨青年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会议期间,三院院领导、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专家、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城市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及青年学者据主题演讲发言,从多学科、多领域分享展示研究成果与观察思考。会议历时一日,共计约百人参加,汇集当下城市发展研究、思想动态。
本文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谢立中在会议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立中在论坛2023年会上发表演讲)
(资料图片)
01
城市宜居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
城市宜居的基本原则,即让城市居民以尽可能少的居住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居住效应,这两方面都要。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分析城市宜居的状况,推进城市宜居建设,有必要建立宜居城市的评价机制。
怎么样评价?首先就是建立一个宜居城市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个指标体系对各个地方的城市宜居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用宜居城市指标体系作为手段来进行评价有很多我们可以讨论的问题。比如在内容方面,我们应该既要有效用指标,也要有成本指标,这个指标体系应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这个都不用展开。
02
指标体系的指标设置和权数设置应该怎么样进行?
我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指标元素及其权数的设置应该是通过对于城乡居民的广泛调查来加以确定,而不能单纯是根据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规划,或者是专家对于宜居城市这个概念以及内容的理解加以设定。当然,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规划和专家对于宜居城市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比这两个更重要的应该是城市居民自己对于我们在城市生活里面需要满足的方面,以及对它的重要性的理解。我们讲宜居,最终要满足的是人民群众关于宜居的需求。
对于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评价不能只由政府官员或者专家说了算,应该有城市居民的评价参与其中。否则的话,最终评价的结果就有可能会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产生差距。你可能说这个地方很宜居,可是人民群众说我没感觉到。现在我在网上看到我们历年做的很多宜居评价,我们的宜居评价指标体系2007年住建部就已经发布了,我们也有很多机构在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每年都发布各地的宜居城市评价结果表。我看很多地方,比如重庆屡次进入宜居城市前十。但是重庆的网民说我没有感受,我们没觉得我们重庆特别宜居。北京也是一个典型,北京最近好像是在宜居城市里面排在最后一名。可是要放开来讲,有几个人不想进北京?大学生毕业不想留在北京的有多少?这里当然涉及到宜居概念的问题。宜居是什么意思?是光睡觉就可以了?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娱乐的地方,还是也包括了别的地方?如果单纯只是消费的地方,回龙观最宜居,但是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回龙观。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城市居民广泛、连续、动态的调查,不断地使得我们的宜居指标体系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缩小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跟人民群众感受之间的差距。这是我们用指标体系评价的时候可能会强调的一点。
03
除了用指标体系对城市的宜居状况加以评价之外,我们应该还有一个比单纯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更好的途径。
就是要建立起这样一种评价机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城乡居民用脚投票,而不是单纯用嘴巴或者用笔来投票。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就是允许城乡居民可以在城市之间,甚至是城乡之间自由地迁徙流动。只有在具备这种前提的条件下,城市的宜居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实际感受的评价。不同城市的治理者才会竞相努力,使自己的城市变得真正地、持续地宜居。
*本文经演讲速记稿件整理
来源:“城中百人”公众号
注:封面图片来自重庆日报(2023.4.29)。4月28日,九龙坡区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集中竣工亮相,老街区焕然一新。记者 郑宇 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X 关闭
- 太阳能